测量光幕的精度选择需综合考虑测量需求、应用场景及技术参数,以下是关键要点:
一、核心参数决定精度
光束间距(分辨率)
光束间距越小(如1mm),分辨率越高,可检测更精细的尺寸。
精度通常≥分辨率值,例如2.5mm分辨率对应±2.5mm精度。
动态补偿算法
高帧率(如40帧/秒)和抗干扰算法可提升高速流水线(≥2m/s)下的测量稳定性。
二、应用场景适配
高精度需求(±1mm以内)
适用场景: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产品质检(精度±0.1mm)。
技术方案:采用多光幕联动或三维光栅阵列。
常规需求(±5mm~10mm)
适用场景:物流分拣、包装检测等。
技术方案:单光幕测量,光束间距5~10mm。
三、选型步骤
明确测量对象
根据物体最小尺寸选择分辨率(如检测手指需≤14mm)。
验证输出接口兼容性
模拟量(4-20mA)、RS485等接口需匹配控制系统。
环境适应性测试
高温、粉尘等环境需选择抗干扰型号。
四、常见误区
分辨率≠精度:精度需参考产品规格,通常为分辨率的1~2倍。
安全光幕替代测量光幕:前者无尺寸数据输出功能,不可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