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自动化生产线上,安全光栅早已是“标配”级别的存在。它默默守护着冲压区、机械臂、自动线等高危区域,一旦有人或物体进入危险区,立刻感应断光,控制设备停机,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。
但不少一线技术员都有这样的经历:设备好端端地运行,某天安全光栅突然“失灵”,人已入侵防区,设备却照常运作,要么就是误报不断,导致频繁停机。这种感应失效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又该怎么快速排查处理?今天这篇文章带你一次说清。
第一类:光路遮挡或偏移
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光路被遮挡。安全光栅的原理是靠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传递红外光束,一旦中间有异物,系统立即响应。但如果有灰尘、油污、碎屑长时间积累在镜头上,会影响光束传输,导致误判为“无人入侵”。
排查建议:
使用干净无纤维的布擦拭光栅表面;
确认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对齐角度是否偏移,轻微撞击或震动都可能造成错位;
如发现对不准,可手动重新定位,直至指示灯恢复正常状态。
第二类:电源或接线问题
很多“假性失效”其实是出在供电或接线环节。电压不稳定、端子松动、接线错误,都会让光栅无法正常供电或信号输出。
排查建议:
用万用表检测光栅电源电压,是否符合规格(如24V DC);
检查信号输出线是否正确接入PLC输入点;
观察光栅上的指示灯是否常亮或闪烁,部分型号可通过灯色判断故障类型。
第三类:PLC逻辑设定错误
有些时候,光栅本身没有问题,信号也传输到了PLC,但由于程序逻辑未正确识别或处理,导致感应动作无效。
排查建议:
确认PLC程序中是否有对光栅输入信号的判断逻辑;
检查是否存在逻辑覆盖、复位不当、条件屏蔽等问题;
尝试用手动遮挡光束,观察PLC是否响应输入点变化。
第四类:恶劣环境干扰
安全光栅对环境敏感,强光、强电磁干扰、高温高湿等因素,都会影响光束传输与系统稳定性。
排查建议:
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灯直照光栅装置;
远离变频器、高频焊机等干扰源;
使用带有抗干扰功能的工业级光栅产品。
第五类:内部故障或老化
使用年限较久的光栅,可能出现内部元件老化、光源衰减、线路板故障等情况,导致感应能力下降甚至彻底失效。
处理建议:
如已排除外部因素仍无法恢复,建议更换新设备;
选择正规品牌、带自检功能的型号,可提前发现潜在隐患。